十二难
曰:经言五藏脉己绝于内,用针者反实其外。五藏脉已绝于外,用针者反实其内。内外之绝,何以别之?
然。五藏脉已绝于内者,肾肝气已绝于内也,而医反补其心肺。五藏脉已绝于外者,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,而医反补其肾肝。阳绝补阴,阴绝补阳,是谓实实虚虚,损不足益有余。如此死者,医杀之耳①。
注:①【实实虚虚,损不足而益有余】针害论。
可参考《九针十二原》“五脏之气,已绝于内,而用针者反实其外,是谓重竭。重竭必死,其死也静。治之者辄反其气,取腋与膺。五脏之气,已绝于外,而用针者反实其内,是谓逆厥。逆厥则必死,其死也躁。治之者反取四末。损不足而益有余,是谓甚病。病益甚,取五脉者死,取三脉者恇;夺阴者死,夺阳者枉”。
又可参考<八十一难>“谓病自有虚实也。假令肝实而肺虚,肝者木也,肺者金也(金虚木旺,当知应平木)而反重实其肝;假令肺实而肝虚,微少气,用针不补其肝,而反重实其肺,故曰实实虚虚,损不足而益有余。此者,中工之所害也”。
防害法则可参见<七十五难>,“泻南补北”配穴法之一,此法根据五行生克关系,提出对肝实肺虚而脾土无恙的病症,要用泻心火、补肾水的方法来治疗。是说“东方(肝)实,西方(肺)虚,泻南方(心),补北方(肾)。”因为火(心)是木(肝)之子,泻火能抑木,又能减去克金(肺)的作用;水(肾)是木(肝)之母,金(肺)之子,补水能加强克火(心),又能济金(肺)抑木(肝)。所谓“子能令母实,母能令子虚。”这种治法是对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”的补充,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影响,治疗方法不能局限于补母泻子。可据此推演,如心实肾虚,要泻脾补肝;脾实肝虚,要泻肺补心;肺实心虚,要泻肾补脾;肾实脾虚,要泻肝补肺”。 |